构建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机制赵耕介绍,在压实政府属地责任上,河南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对各地的食品安全考核、质量工作考核和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要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安全知识普及、入户巡检等工作,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煤气中毒、天然气泄漏燃爆等问题。
要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面摸排受灾群众房屋受损恢复情况、过冬情况,尤其要对唯一住房灾毁重建户、鳏寡孤独人员和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给予格外关注,多措并举解决他们的住房和取暖问题。要充分考虑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大雪封山等不利因素影响,加强电力、天然气、洁净型煤稳定供应,加强管网巡检维护,做好抢修预案、设备物资、人员队伍等准备工作,畅通供暖服务热线,及时响应解决群众取暖出现的各类问题。灾后房屋修缮、加固、重建等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流动体制机制,确保人才评价科学、客观、专业,进一步为科研创造松绑,让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脱颖而出。经费方面,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总量首超2000亿元,规模居世界第二。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科学化、制度化的用人机制。从工业到文化——一体融合的音乐小镇在堌阳镇,民族乐器元素、民族乐器符号、民族乐器字样随处可见。
来到商业街中段,步入焦桐乐器门店,负责人冯磊电话不断,正忙着接洽订单。上世纪70年代初,兰考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泡桐也渐渐完成了历史使命。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开始学做琴。2007年,兰考县政府牵头成立兰考乐器行业协会,范场村走出的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带动全县企业积极参与,协会制定章程、规范行业行为、协调企业生产,形成行业发展合力。
然而,产业化的转型也非一蹴而就。50多年前的河南兰考,常年风沙肆虐,防风治沙是头等大事。
在这里,一排箜篌整齐排列,中央音乐学院的崔君芝教授正在为来自各地的箜篌爱好者授课。依靠泡桐种植发展民族乐器产业,河南兰考堌阳镇——泡桐花开 琴声悠扬人民日报记者 王者核心阅读昔日盐碱地,今朝琴声扬。在他们的传授下,村民们开始学习制作琵琶、古筝等乐器。近年来,兰考县以音乐小镇为培训基地,开展各类乐器演奏培训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
兰考县堌阳镇政府供图从家具到乐器——一个木匠的大胆尝试堌阳镇位于黄河南岸,常年受风沙侵扰,风起沙飞,遮天蔽日,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劳动半年糠的谚语在当地口口相传。近日,记者走进兰考县堌阳镇,实地探访音乐小镇的岁月变迁。进入90年代,范场村的乐器产量越来越多,但单一的销路难以消化产量的增长,许多乐器生产者纷纷从范场村走出,来到镇上集资兴办工厂。兰考焦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将自己的生产车间搬到了产业园内。
做琴间隙,他从简单的音律学起,向琴坊的老师学习如何弹奏古琴。现在,以泡桐为原材料的民族乐器加工行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
兰考县堌阳镇政府供图一曲空灵婉转、清丽细腻的《夕阳箫鼓》旋律从博览馆中厅传出。以兰考红色文旅产业为依托,范场村倾力打造民族乐器村,目前每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从作坊到产业——一个富民的产业集群今年订单量大,海外订单增长明显。1962年,焦裕禄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种植泡桐树,治理风沙、改善环境。来到音乐小镇研学、旅游的人特别多,民族乐器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厂房距离音乐小镇商业街只有5分钟的路程,冯磊直言,前店后厂模式极大提高了生产销售衔接的效率。早上9点刚过,堌阳镇音乐小镇商业街上熙熙攘攘,逐渐忙碌起来。工作就在家门口,一个月能挣6000多块钱。
泡桐树怎样奏响致富乐章?记者深入兰考县堌阳镇,探究当地民族乐器产业的发展之路。伴随音板的销量不断扩大,代士永又萌生了生产乐器的想法:乐器附加值高,利润回报大,村民的收入还能提高。
从小跟随父亲学做琴的周金伟2018年来到厂里工作。徐亚冲在调试古琴。
代士永又一次来到上海,这一次,他又把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徐庭东与张连根师傅一起邀请到堌阳镇。长在黄河故道沙土中的兰考泡桐,制作成板材后纹路清晰,适合做乐器的面板。
在河南省兰考县,早年用来防风固沙的泡桐树,在生态环境变好后,成了制作民族乐器的好材料。堌阳镇民族乐器产业集群的品牌打得响亮,今天特意来考察产品。讲解员胡思颖介绍,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接待几十个团队前来参观,大家对了解民族乐器、学习民族乐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不试怎么知道不行?代士永风尘仆仆跑到上海,叩开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大门。
下高速口,车行不到10公里,便来到位于音乐小镇中央的中国民族乐器博览馆。如今,范场村内,依然保留大量传统的乐器生产工作作坊,各式工作室特色鲜明,像徐亚冲这样的匠人依然坚守于此,传承传统技艺,走高端化手工定制路线。
岁月变迁,当年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如今化作一件件美妙的乐器,为兰考美好生活奏响华丽乐章。民族乐器的制作在于技艺,技艺要靠传承。
穿过博览馆中厅,来到博览馆内,漯河市召陵区实验中学组织八年级学生前来参观研学,了解兰考依靠泡桐脱贫致富的历程。堌阳镇的干部群众纷纷响应,镇上的风沙得到根治。
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制作的古筝、琵琶便得到了市场认可。堌阳镇范场村有技能的村民开始以泡桐为原料从事木材加工,制作风箱等家具出售,木匠代士永也是其中一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他制作的古琴音色与品质上乘,许多音乐演奏家纷纷慕名来求购。3个月的时间里,对乐器演奏零基础的商户们渐渐掌握了众多古筝演奏的技巧和方法,能够独立演奏表演类曲目。
上世纪90年代,范场村家家户户学做乐器,徐亚冲的父亲也在村里创办作坊,制作古琴、古筝、琵琶等乐器。不多时,曲罢,记者跟随徐亚冲步入后院。
70年代末,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师傅到堌阳镇考察泡桐的材质,代士永抓住机会,带着他们参观自己的泡桐木材加工厂,成功达成合作协议。小院深处,徐亚冲端坐古琴前,手指轻挑银弦。
2022年,兰考被授予中国民族乐器之乡称号。不仅仅是音乐爱好者,在音乐小镇,从业商家也有参与培训的机会。